退役士兵档案12333网上查
退伍军人档案目前不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存放,如果有工作单位,请前往工作单位查询;如果没有工作单位,请到所属县区人才服务中心查询。
查询个人档案的方法如下:
1、社会人士的档案会存放在单位或者人才市场,可以去单位档案管理处查询自己的档案。
2、如果单位将员工的档案寄存在人才市场,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查询自己的档案。
3、刚毕业的学生,档案会由学校寄到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市场,由于档案的传递较慢,毕业两个月以内档案还在学校学籍科可以查到;两个月以后可以在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查询。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或者人才网站查询。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
1、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2、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3、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人才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一般退伍兵的档案会存在以下五个地点:
1、根据国家规定,在士兵退役时将其档案及时移交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
2、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的档案,由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移交给有资质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或退役士兵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
3、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的档案,由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移交退役士兵接收单位人事(人力资源)部门管理。
4、大学生士兵复学的,其档案由征集地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移交入伍前的院校;不复学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负责接收,按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政策做好档案移交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军人地位的不断提高,军人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尊重,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目前对退伍士兵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的,这显然很难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相适应。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退役老兵。
“我们的退役军人纸质档案有近7000份,以往查档案全靠人力,张大爷的事要放在以前,没三四天办不成。如今有了退役士兵档案管理系统,只需输入退役军人姓名、身份证号,查资料、出证明,几分钟就完成。
准确掌握退伍军人的信息,分门别类,注册登记,系统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档案目录管理功能,对退役士兵资料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方便工作人员录入、编辑、整理和查阅各种干部档案目录资料。同时系统也支持定制开发,根据单位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拓展。
一、根据目前退役士兵的档案资资料,分为如下九大类:
(一)基本资料
1.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
2.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
3.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
4.士兵被装登记表
5.士兵登记表
6.退伍士兵(士官)登记表
7.退伍鉴定表
(二)集训鉴定表
(三)士兵军衔(职务)晋升登记(报告)表
(四)士兵职务任命报告表
(五)入党(团)员志愿书
1.入团志愿书
2.入党志愿书
3.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六)奖励(惩处)材料
1.个人奖励登记(报告)表
2.个人嘉奖登记(报告)表
3.个人立功登记(报告)表
4.惩处登记表
(七)选取士官相关记录表
1.士官选取报告表
2.士官注册登记表
(八)医学鉴定表
(九)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