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档案查询详情

全国个人档案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大学生档案查询


一、毕业多年怎么查找档案?


1、如果是毕业时间还没有超过两年的同学,档案可能还放在学校,一般来说,毕业之后高校可以继续保管档案两年,两年之内必须把档案迁走,如果说超过两年期限还没有处理档案的,档案就会被打回原籍。


2、我们学校是转寄档案的源头,不管你的档案是否还遗留在学校都是可以从学校查找到相关记录的,因此我们一旦找不到自己的档案,首先就要从学校下手,然后再根据当年的转寄记录一一排查。



3、如果毕业之后有进入过国企、央企、事业编制等单位工作过的,可以联系下单位的人事部来查找自己的档案去向,建议从毕业之后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去找,若被告知已经转寄出去,那就要按工作单位的顺序依次去找。


4、如果自己工作过的单位都是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就建议联系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去查找。


5、如果毕业之后没有签就业协议,没有转过户口办理过档案手续的,那么就建议联系原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事部门。


6、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会选择他校继续深造,或者期间转过学的,档案会被转到其他高校。


二、档案接收


(一)生源高校毕业生


1.生源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实行属地化管理。报到证派遣至“市(或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由毕业院校直接寄至毕业生生源(户籍)所在地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2.生源高校毕业生,在外地落实就业单位,用人单位不接收毕业生档案,档案由生源(户籍)所在地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接收。


(二)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


1.已在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有档案保管权限的,按照单位要求将档案直接转递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但已与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签订档案托管协议的,将档案转递到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用人单位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且未办理档案集中托管,或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将个人档案转入就业、创业所在地的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毕业生可登陆“人才网”或关注“人才”微信公众号,进入“办事服务”/“办事大厅”点击“档案接收”。根据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审核,审核通过的可获取调档函,办理档案转递。


2.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将档案转入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暂时保管。待就业后及时办理档案转出手续。



弄清楚了毕业后的几大档案流向后,就根据自己当初的毕业后去向进一步查找。


1.深造的最终还是要离校的,正常毕业离校档案最终是要离校流向工作单位相关的档案管理单位;非正常离校,则档案可能就留校了,这种情况只能在深造学校查找啦。那些暂留母校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则可能由于忘记了等原因,留在了母校人才中心,去查过就知道了,该人才中心一般就在校内,不知道在哪里的话可以问问档案馆的人,网上一般也可以查到其电话等联系方式。


2.如果毕业时的签约单位有档案接收权,则毕业后档案流向的第一站就是该单位,直接去该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查找。如果在第一个工作单位查询到档案已经转出,而工作变动后的单位也有档案接收权,则继续到有档案接收权的单位查询。一般只有国有单位和事业单位才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是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


3.工作过的单位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则就要到工作过的单位的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去查找。从毕业离校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开始排查。各地关于人才市场的叫法,主管单位等都不太一样,反正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中心等都是,很多地方都是由人事管理部门开办和主管的,如果不知道人才市场在哪里和档案管理的问题,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问问。


4.毕业后档案转回原籍的,就直接到原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查。各地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有档案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各类档案;有的市县则设置下属人力资源中心(人才市场),所有接收回来的档案都归到人才市场管理。因而,可以先到人社局查询,再根据情况去原籍地人才市场查。


三、友情提示:


个人档案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刻紧密相连的一份文件,它在我们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名字,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这份档案被称作学籍档案,等到参加工作之后,这份档案又变成了人事档案。


★如果您确定档案已经被签收,但在以上网站上没有查到档案去向的,说明档案正在整理中,请过一段时间再查。


★如果您没有确定的签收信息,相关的网站上也没有查到档案去向的,请尽快与毕业学校联系查询档案去向。


★档案转递期间如有就业入伍、考公考编、党员关系落实急需档案的毕业生,可先向学校获取机要号或快递单号,通过网上查询档案到青的确切信息,再向档案接收部门查询。